核桃的内皮怎么剥下来?新鲜核桃仁去皮小妙招!

剥一个核桃,花26秒跟花5分钟的区别是什么呢?

早上,同事给了我几颗新下来的核桃,我随手拿起一个就吃起来。先是一分两半掰开了硬壳,然后又拿出了四分之一的核桃仁,边跟同事聊天边认真仔细的剥掉了那层淡黄色的皮,嚼在嘴里顿时感觉又香又清甜。然后随手又拿起另外的一瓣,突然想到刚才剥皮的过程实在是有点漫长,也有点费事,核桃仁还不完整,于是索性直接放在嘴里吃了。这次明显感觉到口感变了,不如第一口那么香,吃过核桃的人都知道,肯定是核桃仁外面的那一层薄皮的苦涩影响了味道。于是,我只吃了一个核桃,剩下那几个索性放在一边不吃了。

忙碌了一上午的工作,午休的时候又瞥见了那几个可爱的核桃,我突然就对它们认真了起来,而且脑子里还冒出了一个“无聊的念头”,那就是我打算做个实验,看看吃一个新鲜的核桃剥那层淡黄色的薄皮到底需要多长时间。所以我用两个核桃做了这个实验,用手机秒表来计量。结果是,第一颗核桃只剥去了硬壳,用了26秒的时间。而第二个核桃则剥去了硬壳和那层影响口感的黄色薄皮,其实这个皮下还有一层透明的薄膜,有的地方跟皮分离,所以剥膜也是需要花点时间和耐心的,结果是第二个核桃用了5分钟。

接下来是品尝劳动成果的阶段,这次我选择先一口吃掉没有剥皮的核桃仁,香味也是有的,但皮的苦涩也是贯穿咀嚼到下咽的始终。再吃剥完皮白白净净的核桃仁时,真的是觉得有种幸福的美味,花时间剥皮也是值得的。

想起了前几天读的一本书《认知觉醒》,书里面关于学习认知的内容挺触动我的。大概意思是说,如今这个科技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,信息爆炸。所以面对这些变化和海量的信息,人们不知道如何做选择,所以欲望也增加,只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,或者学会更多的技能。就拿读书学习来说,现在各种听书APP涌现,叫我们如何”每天听完一本书”、“十堂课学会理财知识”等等…….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带来一些启示和收获,但终究是支离破碎的,带着别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和认知,等于隔着核桃皮去咀嚼。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体系和需求是不同的,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,这就是所谓的浅度学习。

而深度学习,就好比花5分钟去剥一个核桃仁的薄皮。让我们尽可能的去获取并钻研一手知识,比如认认真真的读一本经典的书籍、原著等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但是这些经典的一手知识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,它的价值已被证明,值得我们精耕细读。虽然费了点时间和精力,相当你自己花时间去剥掉那层“淡黄色的核桃皮”,亲自钻研的过程也艰辛,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本书的“清香的味道”,而且是你自己“咀嚼”出来的味道,也能感受到深度理解和剖析的快感,从而能更大程度的吸收到触动自己的精华内容。

当然了,并不是说要彻底拒绝网络上的那些专栏、听书等内容,浅度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,与深度学习并不冲突。就像作者所说的,我们要专注于深度学习,而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。

把人生的时间轴拉长了来看,并不是掌握越多的知识越好,而是能够用你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、能够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清晰明确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。总之,就是自己去读、自己去想、自己去做。

健康养生群,添加 微信:1171379  备注:健康养生,送资料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5361925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cmns.com/1878.html